返回

我在三国逆转乾坤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9章 辛丹恩的策略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返回中央军帐,他立刻遣散了众人,秘密召见了一位亲信卫士,对着他的耳朵低语一番,随后卫士迅速离开了军营。

    连续十五天的激战,司马懿暂停了攻势,让疲惫的士兵们得以休憩。城墙上的孟达见到退兵的景象,也暗暗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十五个昼夜的坚守,使孟达疲惫不堪,他猛然闭目,仰面倒向城墙,吓得周围士兵大惊失色。直到响起孟达深沉的鼾声,众人方安心下来,找了个安全之地让他沉睡。

    然而,无人察觉,在士兵们照料孟达时,城墙的一隅,有个人盯着远方的一个点,陷入深深的思索。他怀里揣着一张古老的羊皮卷,一年前莫名出现在他手中,那时荆州的统治者,南征大将军夏侯尚因一个女子悲痛吐血,病重前往洛亚神殿。

    自那时起,这张羊皮卷便成了他的秘密,除了他,无人知晓其来历,也无人知道在这上庸城中,还有谁持有此物。直至今日,大军撤离之际,他看见了那个预示的暗号——那一刻他明白,抉择之时已到。

    望着熟睡的孟达,看着满面倦容但仍强颜欢笑的士兵们,这位孟达的副手,终于下定了决心。

    在这上庸城的隐蔽之处,申耽、刘禅等人窥视着难得的平静,他们看着战场的宁静,申耽露出一丝微笑。

    “大战终将落幕,我们也要行动了!”申耽说完,果断领着众人潜入夜色,消失无踪。刘禅和简雍默默跟在后头,刘禅愈发看不透申耽的意图。

    岁月使人老练,刘禅深知解决上庸之困的最好办法是借力打力,利用申耽来平息申氏家族的纷争,再以申家之力抵御司马懿的侵袭。

    原本打算援救孟达的他,看到司马懿严密封锁的营寨,密不透风的大军围城,他醒悟了,面对司马懿这样的对手,他无计可施。

    即便此刻诸葛亮重现世间,也无法挽救孟达的命运。

    这一仗,孟达的命运已被注定,无法逃脱死亡的阴影……

    然而他依然未曾言弃,因为申耽尚未言败,申耽必定尚有秘谋。此刻,他已无计可施,他的计划便是紧随申耽,一同踏入未知的迷雾。

    唯有观察申耽如何扭转乾坤。

    直至他们抵达目标,那曾是上庸三国之一的魏兴郡,昔日的上庸三郡,西城郡抵挡住了两路侵袭。西城与房陵之间,横跨一座神秘的安桥,它连接着江东的荆州领地——孟达当年试图征服的秭归之地。

    另一条通道,木阑塞,通往神秘的汉中,此处亦临近西城军的防线。而西城郡,即今日的魏兴郡,曾是申耽胞弟申仪的领土,此刻依旧如此。

    此刻申仪坐镇魏兴郡治所西城,静候大战落幕。

    申家当年的影响力遍布数百家族,这些家族不论大小,散落于上庸三郡的各个角落,皆尊申耽为领袖。

    但今非昔比,申耽的时代已成为过往,孟达统治下的众多家族已被其压制,幸存者纷纷逃离故土,投奔魏兴郡的申仪麾下。

    正因如此,申仪方能在上庸与孟达分庭抗礼。

    如今,上庸动荡不安,申耽窥见了时机,他应当重返此地。

    想当年,他对抗张鲁,北拒刘表,西阻张绣,申耽的威望与能力即使消逝已久,他仍是昔日的上庸主宰。

    抵达西城郊外,他们并未急着进城,而是耐心等待。不久前,他们收到情报,孟家已走到尽头!

    孟达守护的上庸城被其副将李辅背叛打开,但这并非最惊人的,更令人震惊的是,当孟达企图顽抗时,他的背部遭人狠刺一刀。

    下手的是他的亲外甥邓贤,而邓贤此举背后的原因简单明了。

    孟达曾对他说,期望在他百年之后,能辅佐孟兴。然而在孟兴降生之前,孟达却承诺,一切将属于这位外甥。

    刀尖刺入孟达的腰部,仿佛直戳他的心窝。

    孟达倒下,上庸城随之沦陷。司马懿毕竟非关羽,他们亦非吕蒙,无法重现荆州战役的辉煌。

    此事太过突然,刘禅也无法周全应对。

    当前的局面已成定局,他无计可施,唯一的希望便寄托于身旁的申耽。

    老将军,我们现在该如何行动?

    申耽听到刘禅的询问,沉默片刻,只吐出一个字:等待!

    随后,考虑到刘禅的地位,他补充道:

    司马懿已攻占上庸,宛城的局势尚不明朗。司马懿狡猾无比,绝不会让自己后路出现隐患。同样,他也绝不会放弃上庸这片土地...

    然而,除此之外,洛阳的那位决不会轻易放手。荆州,这片疆域的军事权柄至关重要,它乃边陲要塞,兵家必争之地。

    曹叡怎会甘心就此罢休?

    因此此刻,司马懿别无选择,只能速战速决。

    在洛阳察觉之前,正如孟达所料,宛城至洛阳,洛阳至宛城,即使是最快的骏马疾驰,单人往返也需月余。

    即使日夜兼程,也需半月之久!

    但这半月光阴,司马懿必定要在此间解决问题。而上庸尚有申家

第149章 辛丹恩的策略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